亚洲决策者正面临如何实现“微妙的平衡”的课题:即在限制通货膨胀影响的同时,防范经济增长过热的潜在风险。IMF称,整个亚洲地区的通胀压力仍然在高涨,但大多数国家金融状况仍然宽松。
玉环县凯印工具专业生产拉刀、键槽拉刀认为亚洲地区仍然可以依靠刺激政策,避免严重的经济衰退发生,理由有几点:
一、多数亚洲经济体的财政状况良好,公共债务占GDP的比重低于60%,远低于美国、日本和欧元区公共债务占GDP的比重为85%~200%的水平。虽然印度、马来西亚和越南的财政赤字占GDP的比重达5%~6%,但是其他经济体则在3%及以下,印尼、新加坡和韩国等财政更是出现盈余。
二、亚洲新兴市场仍然具有实施刺激性货币政策的空间,虽然整个地区现在的名义利率低于2008年雷曼兄弟银行倒闭前,降息余地比以前更小,但绝对不良贷款比率在3%或以下,表明多数亚洲国家的银行系统是健康的,足以支持实施新一轮货币扩张。
三、亚洲庞大的外汇储备可对经济下滑发挥重要缓冲作用。虽然中国高达3万亿美元的外汇储备备受关注,但其占GDP的比重仅为51%,仅略高于其他10个亚洲经济体外汇储备占GDP比重平均值(46%)。当然,亚洲各国央行资产负债表的扩大以及许多经济体广义货币供应快速增长,是实施刺激性货币政策的一个更大约束。过去3年,中国、马来西亚、新加坡、泰国和越南等广义货币供应量占GDP的比重上升20%~50%,主要是因为雷曼兄弟银行倒闭后实施货币刺激政策的结果。
未来货币政策基调不会改变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宏观经济研究部研究员张立群表示,GDP增速的回调主要与政策的调整有关。2011年宏观经济政策重点从危机应对型向常规型转变。由此导致经济增长动力加快由政府转向市场,这是投资和消费增速下降,经济增速回调的主要原因。应该注意到,经济增速的回调是比较平稳的,从市场需求发展态势分析,预计全年的GDP增速将保持在略高于9%的水平。
“经济增长要进一步从依靠政策刺激向依靠市场力量转变。”张立群强调说,未来经济增长应该主要依靠市场力量,依靠经济内生的增长能力,为此要尽快引导住行为主的消费结构升级进入健康稳定轨道,加快城市化步伐,加快产业结构调整,通过改革为企业创造良好的发展环境,使企业在市场竞争中更具活力。 |